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 潜移默化 (第5/9页)
这可是拿诺奖最好的机会,因为在体大大型研究中心有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外头的人可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同类物质的。 这同样不是什么秘密。 短短一个月时间,全世界已经有500多家各类实验机构向宁园提交过申请,希望能参与到负质量物质材料的研究中,但都被宁园直接拒绝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许多之前经常受邀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大拿,都接到了国外相关研究方向的友人电话,打听通过何种方式能获得或者加入负质量物质的研究。这也并不让人感觉到意外,不管是处于何种目的,这都是很正常的请求。 不止国外,国内其实也是如此。 许多之前双旦大学物理、材料相关专业,本来接到了宁园的邀请,经过思考之后,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学校的教授跟研究员们都坐不住了。后悔的情绪肯定是有的,不过再后悔这个时候也晚了。 套用宁孑在世界天文学高端论坛上的话说,想要研究相关的内容,除了加入宁园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途径。 起码再三到五年内,他没打算将相关的技术细节公布。 哪怕是现在华夏已经开始启动建设大型生产工厂,也是由华夏特别工业集团接手的,保密等级很高,甚至比种蘑孤的保密等级还要高那么一点点。 在外界看来这些复杂的细节性工作都是宁孑在处理,对于表现出的高效率,感觉极为惊叹。但实际上宁孑很少过问这些细节方面的事情。光是研究那些技术细节已经吸引了他太多的注意力。 当然这本就是三月能力的最佳体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