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_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三章不简单的烧窑 (第2/4页)



    这就是触类旁通,他原来只是接触过单烧,哪里会知道,烧窑原来也有这么多方法?

    这一次,通过支钉烧,却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宋代影青的烧制工艺。

    其实,上一次通过那件高仿元青花,已经让陈文哲看到了柴火窑的必要性。

    只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烧柴火都是很贵的。

    原来陈文哲还以为,古代的柴火可以免费得到,很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接受的传承越多,了解的越多,陈文哲就很清楚的知道,古代的人工、物价,只是相对便宜。

    现在看来,古代的柴火并不贵,但是在古代,古人的感受又有不同。

    在他们认为,那个时候烧窑也是很贵的。

    沉浸式体验,就是这一点好,可以让他代替别人,经历一遍他们的过往。

    在这一段过往之中,不止是经历他们的工作,还经历了他们的一部分生活。

    这也是陈文哲,具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活经验的原因。

    通过这一次触类旁通,学到的知识不止是怎么烧,还有各种窑口的特点。

    怎么烧,用什么烧,烧多长时间,这些都需要学习。

    以清代景镇的卵型柴窑为例,烧一窑要四天时间,耗柴二十二吨。

    这二十二吨,可不是随便什么枯枝朽木,必须是两尺长,碗口粗的松木,而且要一半干,一半湿。

    虽然过去松树多,但烧一次也蛮费银子的。

    虽然都是烧柴,但柴窑、槎窑和柴烧区别很大。

    卵型窑窑膛面积八十平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