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四章 打破瓦森纳协定的封锁 (第5/10页)
机供不应求,台积电和三星这些公司为了这些光刻机打破了头,中芯国际更是等了数年也没有拿到货。 但是实际上,在现在这个时期,阿斯麦还是一个小公司,挤在菲利普总部旁边的板房里办公,要多惨有多惨,所以,现在起步的话,还不算晚! 要说这个时代的巨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康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光刻机的本质就是个投影机和照相机,用光来作为刀子,把设计好的电路投射到硅片上,尼康原本就是制造照相机的,属于专业对口,这个年代的尼康,就和后世的阿斯麦一样,手头握着大批的订单,其他工厂的采购人员,天天堵在尼康的大门口等着交货。 不过,九十年代最大的光刻机巨头尼康,衰落也是很快的,这其中有政治上的纠纷,也有技术路线的选择错误。 在芯片领域里,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的性能每隔18到24个月就得翻一倍,这样,芯片的制造技术也得不断地前进才行。 在现在这个时代,其实光刻机的技术还不是很难,毕竟阿斯麦的起家的时候,不过只有三十几个人的团队,甚至就连英特尔等不及尼康的光刻机,自己也可以做几台应急,不过就是把大批的零件买回来,拼拼凑凑,造个特殊的照相机。 尼康的牛逼之处,就是人家是产业链集合,所有的零件都能自己搞定。 但是,在进入九十年代,光刻机的生产商碰到了一个技术关卡:光刻机使用的光源是193纳米的,它就限制了光刻机的继续升级! 想要雕刻东西越精细,刀子就得越锋利,193纳米的激光已经不够细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尼康作为科技巨头,想的办法也很简单,直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