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058节 (第5/7页)
策都是出自政事堂,宰相都在一块议事,三省直接听命于政事堂,紧急情况,就能够反应迅速。 一分为三,各管一事,稍有瑕疵,又得递回去,更别说相互之间扯皮,周而复始。 简单来说,王安石批得政令,司马光能给他过吗? 此外,元丰改制并未在地方上深耕,中央倒腾几回,地方上又要折腾大半天,这效率能高吗? 到底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赵顼本意就是要集权,提升行政效率顺带。 这只有赵顼自个知道。 然而,现在随着公检法的诞生,国家内部也诞生了一种新得制衡。 就是政法分离。 肯定定就不会按照历史的流程去走,未来也就变成一个未知数。 虽然张斐对于行政制度也是了解的,但他了解的是那个时代的制度,要是照搬过来,结果肯定是脑袋搬家,这只能是赵顼跟那些宰相们想办法。 他先观望一会儿,要不利于公检法,他再提意见。 而赵顼方面已经是迫不及待,因为今年有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轮换,他要借这一次轮换,开始走向前台。 在张斐交谈过后,赵顼便就请来王安石。 “先生请看。” 赵顼将一道奏章递给王安石,“这是翰林院王禹玉递上来的,朕的觉得很有道理,不知先生怎么看?” 王安石双手接过,端坐在椅子上,打开一看,眉头渐沉。 过得一会儿,赵顼问道:“先生以为不妥吗?” 王安石将奏章一合,略有不屑道:“臣以为目前针对冗官的改革,完成的非常好,不少官员已经加入了事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