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想法系列之番外:史上唯一飞升者。 (第6/25页)
鸟。并假托鹦鹉,表达无人识得自己才能的郁闷。 而鹦鹉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直到我们今天。 很多动物的名字,古今不同,但是鹦鹉的名字从未变过,这可以佐证在山海经以后,汉朝以前,就没有人给鹦鹉取过名字,根本就不认识。 是汉朝人从山海经里得知它早就叫鹦鹉,便一直沿用,这才使得名字没有变化,因为有共同的名字来源。 如果没有山海经,那么会有各个地方的人,给鹦鹉取不同的名字。北方人见到鹦鹉,取个名字。南方人见到鹦鹉,可能又会取个名字。 继而到了二十一世纪,鹦鹉会有多种正式名称。 然而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在汉朝以前,除了山海经作者同时代的人以外,没有人见过鹦鹉。 另外有文献记载,汉宣帝时期,上郡有古代石室坍塌,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没人知道什么意思,直到当时在‘修正’山海经的刘向,也即是刘歆的父亲,指出这是‘贰负之臣’。 《海内西经》:“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所以说,上古之事,汉朝人懂个锤子……鹦鹉都不认识,对黄帝、尧舜等五帝之事,倒是莫名其妙的知之甚多,跟亲眼见过似的。 还有很多例子,总而言之,自古以来,山海经与大量的文物、现实之事物对应。 无论是动物,山川,壁画,甲骨文,还是三星堆文物,以及我尚没有提及的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石峁古城…… 大量的现实之物,都多多少少,印证了山海经的写实、真实、老实。 古今变化太大,它写实没有用。 时代也在变迁,它真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