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煌煌天朝 (第1/4页)
贞观十一年岁首。 虽然天色才刚刚露白,但整个长安城已是灯火通明。 整条朱雀大街已经挂满了大红灯笼,显得喜庆非凡。 长安城里的百姓都身着盛装,早早的候在朱雀大街两旁,即使是清冷的清晨,却已是人头涌动。 原来,大朝会的日子到了。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历代承袭不衰。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这便是对大朝会的解释。 诸侯、百官朝见天子的时辰是早晨,故称之曰“朝”。 天子接见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图天下之事”。 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类似现在对各级官员的绩效考核或称目标管理,相当于现在领导干部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从此可以知道,大朝会既是一种礼制,也是天子对诸侯、官员的一种约束。 不过随着朝代演变,大朝会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在唐朝,大朝会衍生出了藩国、朝臣对皇帝春节的祝福以及各邦国之间的交流。 因此,大朝会的场面恢宏而庞大,参会人数多达几万人,可说是古代朝廷礼仪的颠峰。 因为参会人数众多,除了召见朝臣以及使臣在太极殿内进行。 其他活动的会址,布置在了承天门前的广场之上。 因为只有朱雀大街的承天门广场,才能容下这么多人。 到时,除了留出主要交通要道进行管制,可以允许百姓近距离参观。 百姓之所以如此积极,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