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9章 锱铢必较,明镜高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锱铢必较,明镜高悬 (第5/6页)

益,我管不来。至少在我说了算的这黄州一亩三分地上,我要保护奇思妙想者的利益。

    别人要学,也尽管学,反正我先用了,而且一上来就形成一定规模,钻研尝试亏下去的本钱也赚回来了。早用早收益,晚用偷便宜,没什么大不了的。”

    普通工匠这么干不行,那是因为他们跑不起量来,没法用新技术产生后最初这段时间差、立刻赚到超额利润。

    沈树人有资本,可以快速起跑提速,这方面就至少不用担心亏本——这就跟后世那些不受法律保护的创业逻辑一样,靠风投砸钱快速抢跑,先把位置占了。

    为什么21世纪初那么多互联网公司要靠风投快速起跑,就是因为法律只保护专利,却不保护商业模式创新。只保护软件代码,却不保护算法、设计思路。

    别人完全可以依法用一句都不重样的代码、来山寨借鉴模仿实现你的算法和设计思路,这就逼着那些不受法律保护的东西只有“一泄密就快速冲刺”这一条出路。

    沈树人什么风浪没见过,所以坚决走了这条“别人可以抄,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我至少已经把本钱给回了”的路子。

    没有专利保护,一样可以攀科技!

    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沈树人在郑成功的质疑之后,又加码了赏格。

    他找来那个之前负责试造脚踏磨砂轮的铁匠,并且让张煌言在旁边算了一下,磨砺环节提升了多少工效、节约了多少工钱。

    张煌言很快也算出:“磨砺环节节省的工时,大约占整刀节约时间的四成。折算下来,一把刀节约八钱银子工费,磨砺环节节省了三钱二分。”

    沈树人当即拍板:“从里面抽出两成,也就是以后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