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章 锱铢必较,明镜高悬 (第4/6页)
机这些研发也花进去好几百两,试造机器时出现研发残次品还有损耗。 只不过这些一次性投资砸下去之后,可以换来后续的长远利益,从此每造一把刺刀能比原先旧工艺节约七八钱银子的人工成本。 造上一千把,科研和设备成本就收回来了,再往后生产更多,省下来的就是净赚。 查清账目之后,沈树人很有首长视察工作的高屋建瓴,当着张煌言、郑成功、左子雄、张名振做出重要指示: “今天的账目,证明我们改用新工艺生产刺刀和长柄战斧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虽然一开始会投入较多,但最终带来的是长远的好处!提升技艺、总结归纳、形成常规,才能垂拱而治。” 要不是有些词实在不适合用,沈树人都恨不得直接提“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了。 可惜,明朝的人没有听完首长重要指示后鼓掌的习惯,沈树人也只能勉强听几句赞美过过耳瘾。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众人中,唯有郑成功的地位相对超然一些,毕竟他背后有庞大的家族势力,如今来湖广做官,也只是镀个金,不代表他要彻底投靠沈树人。所以他也比较敢问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沈兄,可是你这么搞,又不保密,还要‘总结成文’,好处迟早会被别人学走的,甚至是主动为别人偷学提供了方便。”郑成功设身处地为他着想。 中国古人之所以不愿意写类似《天工开物》的书总结技术经验,重要的原因也是怕偷师。没有专利保护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敝帚自珍、有点先进玩意儿藏着掖着最后又失传了。 沈树人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大义凛然地说:“天下人保不保护奇思妙想之人的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