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窃明_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 (第4/11页)

为六十万两,对外卖飞梭织布机的纯利为四十五万两——从这个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织布机的销售已经开始放缓,而今年才刚出现的新式纺纱机,则是极为走俏,所以机器的价格极高,卖得极好,单机利润也有织布机的好几倍。

    而沈家自营的纺织作坊里,纺纱的收益较低,显然是因为还在投资前期,如今增长曲线还处在扩大产能的阶段,所以棉纱缫丝产量并不高。

    沈树人看到这个数字时,也不由好奇追问过几个问题:“你造出这新式纺纱机后,别的大户也都乖乖高价问我们买新机器?就没人想过买几台之后,回去慢慢拆、再仿制?

    咱难道还是跟两年前和松江徐阁老家的合作一样,靠的是当地豪门分润利润后、帮我们打击小仿制者?”

    沈树人不能不好奇,因为账目上显示沈家往外卖的新式织机,一台售价就要一百多两银子,而成本无非就是一些木材、人工、辅料,用不了十几二十两,这太暴利了,纯利起码一台八十两以上。

    能这样卖,肯定是有独门的垄断妙法,否则在没有专利法的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两年前搞飞梭织布机时,沈树人靠的是和徐光启家族合作,利用徐家在松江府的势力分赃,把不长眼敢仿制机器的都打压下去。而沈家在苏州府的势力又是手眼通天,才能勉强镇住。

    董小宛也知道夫君没想明白,还很是得意地解密:“奴家这次的办法,跟两年前飞梭织布机的推广法子,倒是大同小异。松江府那边,还是跟徐阁老家族合作的。

    不过,我们调整了具体措施,改为‘对外保密新机器的存在,确保苏州、松江等府,每府只私下里通知一家最有势力的豪门大户’,

    也就是只让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