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章 直击时弊 (第3/6页)
赃拷饷,却从京中百官家中抄出了七千余万两!” “此事在下可以做证。”昌平州士子孙繁祉终于是派上了用场,起身说,“甲申日京师沦陷之后,流贼只从户部太仓库以及内廷司钥库抄出来一千余两银子,但是从内阁首辅陈演以及成国公朱纯臣等勋贵京官家中却抄出七千余万两!” “对,我等也可作证。”傅山、朱延祚还有冀运洪也纷纷起身。 “此事在京师可谓是妇孺皆知,诸位若有京师友人,一问便是。” “在下并无不信。”堂上的郑遵歉一摆手又接着说道,“事实上,圣上所说的这个数字与在下估计的也差不多。” “坊间有传言说,” “说矿监、税使所得税银,内帑者一、中使者二、参随者三、土棍者四!” “如今看来这一传言十有八九是真的,各省矿监、税使所征税银中的九成被中使、参随以及土棍瓜分,仅一成解送内廷司钥库!” “二百万之十倍便是两千万。” “换言之,我大明岁入不应是两千万,而应是两千万复两千万,四千万两!可惜,另外两千万税银多流入中使、参随及土棍私囊,而仅有十一流入圣上的内廷司钥库,所以才会导致国用不足、盗贼蜂起,所以才会导致东事久拖不决!” 说到这,郑遵歉终于抛出了他的结论:“有鉴于此,在下以为开源则大可不必,完全不必增设名目加征商税,只需正本清源,让中使参随及土棍贪墨之九成税银流入国库,则国用之不足便可迎刃而解,大明便仍有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