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考试结束 (第4/10页)
主要的考试内容,为试策。试策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由于策与论都是议论文体,宋人又将两者并称为“策论”。 而今日的试策题目,是由主考官欧阳修亲自出题。 “周天子之田方千里,号称万乘,万乘之马皆具,又有十二闲之马,而六卿三百六十官,必皆各有车马,车马岂不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其牧养之地又几何,而能容马若是之多乎哉?千里之地,为田几何?马之法又如何?今天下广矣,常患无马,岂古之善养马而今不善乎?宜有说以对也。” 此题涉及对宋朝缺乏良马问题之关切,而要问答这道策问,不但需对马政有切实见解,也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几何知识。 这种题目,自然是难不住陆垚了,他当即写了一篇论述,从不同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日的考试,也就这么在波澜不惊的情况下结束了。而当最后一场考试真正结束的时候,其实对所有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解脱的时候。 陆垚虽然了解过许多的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资料,但是,这次他可以说是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了一次宋代的科举。不得不说,单就这次科举考试的经历来说,陆垚觉得这科举制度,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利大于弊的。 宋朝是国家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的第一个王朝(唐朝虽有科举,但每年不过录取一二十人,宋代的进士选取数目扩大了十倍以上),科举制度为宋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治理国家的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