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节 (第6/7页)
多些。你家怎地不自己缫丝?” 许梨花怔了下,苦笑道:“缫丝虽麻烦,大多人家都会。只缫丝的作坊,都是织坊的东家开设,他们嫌弃丝线缫得不好,不肯要。丝线留在手上,也可以自己拿来织布。丝线织布就难得多了,织机得好,织娘的技艺得熟练高超,织出来的布不匀称,反倒浪费了丝线。织出来的布还要染色,自己留着穿倒无妨,只谁家穿得起?蚕茧又留不住,放久了会生蛾子坏掉。穷人损失不起,大家都习惯了将蚕茧卖给缫丝的作坊。真是可惜,缫丝气味难闻,蚕蛹却是好东西,我小时候吃过一次,家中舍不得用油煎炸,只用火焙干,略微撒几颗盐,我分到了一颗,那是我这辈子,生平第一次吃到最美味的菜。当时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以后要顿顿都吃上蚕蛹!” 文素素认真听着,心又往下沉了几分。 马车缓下来,车外人声鼎沸,叫卖声,喊号子的声音,高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文素素掀开车帘朝外看去,一股咸湿,带着海水腥气的气味扑入鼻尖。高高的船桅连成一片,降下的船帆,随风飘荡。 山询将马车停下,拉开了车门。文素素下车朝殷知晦走去,他左手负在身后,朝着西侧的一排屋舍指去,“那里就是衙门设在码头的海税官廨,官廨东侧的宅子,就是布行。” 天际吐露鱼白,官廨大门还紧闭着,布行的大门倒开着,门前蹲着几个短褐汉子,朝他们这边紧紧打量。 殷知晦瞥了一眼,继续道:“这一排的宅子,都是各个行当,码头做苦力的汉子,来自大齐各地,各地有自己的乡会,不入乡会听从管束,在码头上干不了活。” “让一让,让一让!”一队骡车驶了过来,车夫大声吆喝。 殷知晦伸手拉了文素素一把,“小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