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四) (第6/16页)
近一次是6000万年前,促使了恐龙的灭绝,为我们登场提供了空间。人类的活动加速了地球的物种毁灭因素,消除了生物生存空间。是否补偿物种创造因素?转基因算不算呢?切诺贝利遗迹?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对海洋和大气带来影响。从太阳到木星,自转都给星球表面带来固定方式的影响,这是宇宙的普遍现象。最容易观察到自转情况就是太阳黑子和木星大红斑在星球表面的移动。 海水和大气,受自转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北半球和南半球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整体上按照赤道对称,陆地的影响,改变了一些细节。在赤道附近,海水流动形成的洋流是自东向西。遇到陆地后向高纬度地区流动,最后形成环流。整体上北半球是顺时针环流,南半球是逆时针环流。 为什么一定是这样的效果,而不是相反的结果。地球自转一周,在赤道上某点移动的距离为赤道的周长。在北半球上某点,假设为北纬60度的某一点,移动了多长的距离呢?如图41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北纬60度上点在地球自转一周时,移动了一个圆,但这个圆的直径是赤道圆的一半。那么移动距离就为为赤道上的一半。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赤道上点移动到距离最大,越离开赤道,移动距离就越短。北纬60度移动距离是赤道的一半。而北极点则完全不移动。距离除以时间就是速度,将这些值换算为速度可以很明确地知道不同纬度的移动速度。 假设赤道的速度为1,则北纬60度的速度为05。如图42示,赤道上有两点,四角星点和五角星点,北纬60度上有一点,标为四角星点。地球自转了2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