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73【陆提学】 (第3/5页)
他个措手不及。 …… 洋州城。 前几日来了一位大官,就连忙着催税的李通判,也跟知州一起去殷勤作陪。 此官姓陆名荣,是利州路提举学事司的主官,简称陆提学。 如果放在明代,提学使一职,一般由按察副使来担任。而宋代的提学司,却属于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礼部。 不但提学使权力更大,就连各州的州学老师,也比明清两朝含金量更重。宋代的州学老师,必须是进士出身。而明代的州学老师,全部由举人、贡生担任。 特别是到了徽宗朝,蔡京主持教育改革,对州学老师的要求更高。 如果想当州学教授(校长),那就更为严格。必须是进士一甲出身,或者全国会考前十名,或者州府考试前五名并中进士,又或者是太学优秀毕业生——这种出身,放在明朝可进翰林院。 这么说吧,洋州的州学老师,随便拿出一个来,都能在学历上吊打向知县。他们如果转任地方官,至少也是知县起步,或者在京城附近担任主簿,而且晋升速度超级快。 而这位陆提学,却又专门监管州学老师! 每年四月到八月,都是提学使巡视各州的时间。陆提学先去了兴元府,又坐船顺流而下来到洋州。 前三天,一直在游山玩水,知州、通判、教授全程作陪。 招待费由官府报销,洋州每年的公用钱(招待费)定额4000贯,而且还可以拿出去放高利贷。王安石、蔡京的通商法,也被地方官利用来放贷,逼着商贾必须向官府借钱。 第四日,知州安排了戏曲。 陆提学一边看戏,一边吃酒,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