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_0117【敲诈勒索与济养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17【敲诈勒索与济养院】 (第5/6页)

。”

    李通判说:“三千贯还胃口不大?州里一年的公用钱全没了,你不管钱粮,你当然不心疼!”

    “不给钱还能怎地?”杨知州也是郁闷。

    宋徽宗想要彰显盛世,蔡京投其所好,整出一系列福利政策。

    从婴儿出生,一直到老死安葬,全都有配套的福利。

    就拿济养院来说,开封府的每个县都要设立。扩大到全国范围,贫穷地区只在州府设立,而富庶地区也要求每个县都有。

    江南的繁华州府,济养院收留贫民数额为千余人,给每人每月提供价值4贯的生活物资。

    而偏远穷州,最低额度是收留40人,平均额度是收留100人,按当地物价每月给几百文到一两贯不等。

    福利资金,明面上皆由中央拨款,其实是各路常平司在调拨。

    便说洋州的济养院,额度为120人,每人每月供给一贯钱,仅济养院的年度开支就达到1400贯。另外,还有漏泽园、举子仓、慈幼局等等,这些福利机构都要花钱。

    地方财政哪里供得起?

    常平司官吏要贪一笔,州府官吏还要贪一笔,剩下的钱也发不到穷人手里,大多数都被关系户给冒领了。

    这可不是凭空抹黑,《宋会要辑稿》写得清清楚楚。

    比如北宋时期,户部曾经建议,要求彻查各路州县济养院,悬赏鼓励百姓举报冒领者和克扣者。

    又比如南宋临安府,每年要花十多万钱,用于收养无家可归者。官吏却“失于措画”(瞎搞乱搞),“宜收而弃”(该收不收)、“以壮为弱”(把有钱人当成穷人收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