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三十三章 考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考校 (第3/6页)

哈哈哈哈,我乃宗室子弟,替天子牧守一方,自然要尽心尽责。汝既然是名门之后,想必也应该通晓经义,不知道治何经典?”

    “论....论语。”

    邓洪有些不好意思,当初逃难的时候家中不能带长篇书籍,只能带《论语》《周易》这类短篇书,所以看的书其实很少。

    刘表想了想就说道:“那你来说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应当作何解?”

    邓洪瞥了眼沈晨,回答道:“这是先贤在告诫世人,应该正言正行,谨言慎行。”

    “就这些吗?”

    刘表有些失望,这不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吗?

    “自然不是。”

    沈晨忽然开口说道:“叔祖曾经说过,孔子言孙非畏祸也,贾祸而无益,则君子所不为矣。故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亦时中之道也。”

    “哦?”

    刘表颇为惊讶。

    从汉代开始,儒生们就开始对儒家经典进行解读和注释。

    《论语》总共也就几千字,死记硬背不难。

    难的是能否通过当时的情况和语境,来分析孔子想表达的含义。

    各家各派因为行文断句、理解方式各有不同,在解读这些经典的时候,经常出现分歧。

    甚至有些儒生喜欢标新立异,分析出来的话语跟孔子的想法背道而驰,偏偏能够牵强附会,世人没办法辩驳,居然也成为了一家之言流传下来。

    譬如赵氏《周易》当中,那位沈晨之前提起过的赵宾,就对“箕子之明夷利贞”当中的“箕子”分析。

    他认为这不是一个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