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银狐_第四十三章 童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童工 (第5/6页)

   “夫子。”

    沈晨过来之后,向宋忠先行一礼。

    见他过来,宋忠笑道:“阿晨,来得正好,去把那卷《太公·谋篇·术卷》拿来。”

    手指的方向是比较远的一卷竹简,但只有大体方位。

    沈晨小心翼翼地穿过竹简的海洋,来到那个方位,在书海当中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那卷《太公》。

    所谓的《太公》就是《六韬》,全称为《太公兵法》。

    后世出土的文物当中,人们只找到了《太公》61篇,总计两万来字。

    但在汉代《太公兵法》并没有失传,总共有237篇,每篇又有一卷到数卷不等,总字数达到十多万。

    所以说为什么在汉代晒书那么难呢?

    不止是春秋战国流传的百家经典没有失传,还在于各家注释,从西汉到如今四百年,无数大儒写的名篇无数。

    在没有纸张的年代,这么做就造成了大量的典籍和成吨的竹简问世。

    每卷竹简卷起来占地面积不大,可摊开占地就大了,还得经常给它们翻面,因此非常麻烦。

    沈晨这一个半月光帮宋忠晒书了,目前进度已经接近完工,他总共已经晒了上万卷书,可这还仅仅只是当世典籍的不到千分之一而已。

    据说当年太学和鸿都门学最鼎盛时期藏书数百万卷,每几年一次的晒书大会,得由天子派上千名儒生参与校订、勘验、晒书等工作,才能够把那些书籍重新完善一遍。

    可惜的是最后董卓一把大火,除了蔡邕等几位大儒带走了一部分以外,大部分书籍都淹没在了洛阳火焰当中。

    “夫子,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