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这是飘了? (第3/4页)
,这就是“硬刀刻”。 那个时期除了“游丝刻”技法外,还有一种与之对应的刀工——“硬刀刻”。 这才是陈文哲忽悠人的关键,“硬刀刻”的工艺,跟“游丝刻”肯定是不同的,做出来的玉佩,自然也不同。 这件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长10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玉呈土白色,色泽淡雅,平面双雕。 图案以龙为主体,龙在上,凤在下。 龙为腾跃状,卷唇,角竖起,龙头上有线刻的眼、唇、须等。 凤雕刻的更加精致,也更加小巧秀气,最重要的是两者可分可合,就更加难得。 其实鉴定这种战国玉佩,还是很简单的,主要是看工艺,工艺对了,再看形制。 战国时期的玉佩饰,对龙、凤形象的刻划,一改前期重“形”的表现手法,而着意于眼、牙、爪等细部特征的描绘,极力刻画出动物的本质特征,于细微处见奇观。 从制作技艺上看,该时期玉匠的琢玉工艺,突飞猛进,作品线条遒劲有力。 透雕、镂雕等工艺难度较高的玉器,在此时屡见不鲜。 在这一时期,玉佩饰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 尤其是龙形佩,多种多样,有“S”龙形佩、双龙佩、龙凤纹佩等等。 这些佩饰一般都比较注重玉龙头部的表现,龙身往往无鳞甲而通饰谷纹和云纹。 就如这件战国双面透雕龙凤白玉佩,它选用和田白玉,具有温润纯净、质精绵柔的品质。 玉佩整体呈圆弧造型,两面透雕连体龙凤,一端做回首龙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