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一章有点不对 (第1/4页)
谈了一会儿,喝了一杯茶,李景阳才把东西拿出来。 大碗装在一个扁平的盒子之中,盒子不小,因为大碗也不小,口径达到了小二十厘米。 只是扫了一眼,陈文哲就知道,全品相,素面红釉大碗,几乎没有毛病。 不过,既然帮人掌眼,自然要认真看。 先整体看了一眼,品相完美,没有残缺。 霁红釉施的十分均匀,最重要的是烧制的也很好,颜色没有太多变化。 要知道,古代烧制瓷器,都是使用的柴窑,这样就不好控制温度。 所以,一般瓷器烧制的时候,内外颜色都有一些变化,也就是颜色因为温度不同,造成深浅不一。 如果颜色一水的漂亮,那就要小心了,因为只有现代的窑口,才能烧制出颜色没有过度,并且十分均匀的瓷器。 而这一只大碗,就没有这种问题,它虽然颜色也有深浅,但是很轻微,最主要的是过度十分自然。 很显然,烧制这件瓷器的窑工,是位高手。 再看底足的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中规中矩,一点问题都没有。 碗形较大,内外满施霁红釉,口沿留一圈“灯草口”。 这是一处明显的特征,在霁红釉瓷器当中,要特别注意。 灯草口很特别,明、清景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焙烧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下坠,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或“脱口”。 因工艺不同,“灯草边”的特征也有区别,如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