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4章 荀子四道 (第2/4页)
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改变。荀大先生若是真精通‘化性起伪’,那么他不会太过于计较我认为性善还是性恶,而是更注重我有没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提高。” “显然,你一步一步提高,完全符合‘化性起伪’,所以荀大先生甚至私下赞过你的诗词。”孔德论道。 方运问:“那荀大先生有没有修‘名分使群’?” “名分使群太过繁杂,讲人有贵贱,有分工,有亲疏,但这只是基础,后面更重要的是治国之道,是国家的制度,是荀子之礼的体现,荀子重礼,就是‘名分使群’奠定的。荀大先生没有修此道,但荀家老三和老四,都修此道,二先生修的是‘天人相分’。” 方运道:“可惜无法见《荀子》原本,我对虚一而静极感兴趣,这才是荀子晚年的最强之道。这虚一而静,能让人保持谦虚专一的态度,从而看到最为本质和最为真实的一切。荀子当时能封亚圣,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时他领悟了虚一而静。” “是的。有半圣言,荀子后辈只修前三道而不修‘虚一而静’,必然会走岔路,荀烨就是,只知贵贱而不知虚一。荀子的前三道都有争议,唯独虚一而静无人质疑,尤其《劝学篇》,是虚一而静的初步体现,字字珠玑,诵之满口生香。” 方运脑中不由自主浮现“锲而不舍”“青出于蓝”等词句,都是源于《劝学篇》。wap..OrG “只可惜,荀圣太过……直接。”孔德论道。 方运笑道:“何止直接,骂墨子的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