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_镇抚大秦 第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镇抚大秦 第51节 (第2/5页)

诸子百家是如何形成的,在诸侯征伐之中,大量贵族家道中落,甚至是破灭,这些曾经身穿锦服的人,又岂会甘于为黔首?”

    “正是因他们不甘为底层。”

    “所以才促就了士人口中的‘学在四夷’。”

    “即私学泛滥。”

    “诚然。”

    “旧贵族都有着一股傲气,有着一袭脱不下的长衫。”

    “招收的多为家世不错的豪强子弟。”

    “两者其实是各取所需。”

    “但在战乱时期,豪强崛起的快,覆灭的更快。”

    “不少豪强覆灭后,为了维持生计,只能为吏,或者为师,选择‘为师’定然要将知识向下传播,即真正传导到了最底层。”

    “在这方面儒家做的最好。”

    “儒家讲有教无类,前期还稍有点门槛,但随着儒家子弟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儒家弟子开设私学,这些儒家弟子,就彻底放弃了要求,只要能提供几块rou脯,皆可入门求学。”

    “到如今儒家弟子已遍及天下。”

    “而这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方面其实是百家争鸣。”

    “靠入门拜师,终有其局限,影响力有效。”

    “而百家争鸣不同。”

    “各家大家齐聚一堂,争论学术,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天下。”

    “或许在你们眼中,这对黔首并无用处,一不能参与其中,二不能学会识文断字。”

    “实则不然。”

    “底层民众有耳有眼,他们能听能看能感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