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_镇抚大秦 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镇抚大秦 第126节 (第5/5页)

承制。”

    “而从秦出子开始,大秦开始任君为贤。”

    “但贤是没有明确定义的。”

    “何为贤?”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贤?”

    “古之圣人也好,春秋之大家也罢,都没能给出定义。”

    “何以大秦却能始终君主有能?”

    “秦宪公早逝,其幼子才五岁,就为三名大庶长推上国君之位,十岁时,又被这三名大庶长杀害,如此肆意废立、杀害国君之事,秦国的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出现过。”

    “而且不仅一次。”

    “在秦后惠公死,秦出公即位,时方二岁。”

    “秦国的大政由其母主持,此人重用宦官与外戚,继而有了‘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的乱政,自此之后,秦国几乎不再立少主,所有君主都必须成年。”

    “若当代君主之子未成年,君主死后立其弟。”

    “如此才奠定秦国强盛之根基。”

    “成年与否为何会成为君主立与不立的标准?”

    “在我看来其实很简单。”

    “大秦国君的确立并非是所谓的唯贤。”

    “而是立的‘成熟’!”

    “大争之世,人皆早熟,很早便懂得世间道理,也有了自己的见识,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事准则,这些人为君,或许上限不一定很高,但却能极大保证下限。”

    “这些君主是有自己的思考。”

    “他们不会轻易人云亦云,也不会轻易的为他人蛊惑,而是会先代入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决定做与不做。”

    “有自己的思考,这是很重要的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