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5 博士答辩 (第5/11页)
把团圆进行得更为彻底。 也就一个七夕,搭配上浪漫的鹊桥相会主题听起来挺好的,但不放假不说,没人提醒,还特别容易忘掉,虽然被商家炒作了许多年,但也没掀起什么大热的节日气氛。 不过最后确定在平安夜这边进行论文答辩还真不是宁孑的主意,主要还是得就着参与这次答辩一些学界大老的时间。 虽然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评阅人是匿名的,不过宁孑还是知道了评阅人的身份。陈理想找了两位评阅人,都是华夏两位微分几何的大老级人物,苏之明跟施福申,都是华夏数学院的资深院士。但很难说这是宁孑的面子还是陈理想的面子。 至于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就更夸张了,依然是超豪华的全院士阵容。 比如答辩主席卢正月,答辩秘书范振华,专家评审除了苏之明、施福申之外还有阮执矩、郑彦思、胡之皥、苑敬衡。 基本上整个答辩委员除了宁孑的导师陈理想不是院士外,其他全是院士,还大都是老牌院士。 唯一一个较为年轻的苑敬衡,今年46岁,而且刚刚解决了一个复微分几何的世界难题,正是春风无限的时候。 可以想象这次宁孑博士论文答辩的规格有多高。 而且今天还是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专场,没有其他人,就他一个人有一天的时间进行这次答辩。 所以陈理想也早早就通知了宁孑,他的答辩流程也跟其他博士生不太一样,鉴于他的论文是比较新颖的论题,所以报告时间可以延长到120分钟。要知道一般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申请博士的报告时间一般都得控制在40分钟以内。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