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尽头_071 原则最怕给的太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71 原则最怕给的太多 (第3/17页)

拉斯先生肯定不想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相信这其中肯定是有区别的。好吧,技术上的问题我不太懂,但也许可以让我们的科学家们将激活前后的源代码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差异?”

    “当然,罗伯特,事实上我们已经尝试这样做了。问题是激活码大概对应了一个加密算法。公共版本的确是开放的代码,但是使用了激活码之后,原本开放的源代码直接被加密了。我们的科学家正在尝试破解加密算法,坏消息是这的确很麻烦,即便不计成本的使用超算可能也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都无法破解。”

    “好吧,那么你们跟原作者联系上了吗?”

    “论坛上只留了一个电子邮箱。我们早已经去了邮件,但还没有收到回复。这个电子邮箱是属于华夏的易网公司,我们在查询作者身份的时候,有了些有趣的发现。最近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留下的电邮通讯地址跟这个这个邮箱相同,论文作者的名字叫Ningjie。”

    “数学论文?”

    “是的,解决的问题也很有意思,关于超维立方体猜想的一篇论文,这恰好也是计算机优化方向的一个问题。现在数学界的主流观点是作者已经完美的解决了这个猜想。我也已经找人跟《数学年刊》的主编联系过了,但对方不肯提供作者的电话号码。对了,还有个趣事,你肯定想不到。”

    “什么?”

    “论文跟算法的作者,也就是那个Ningjie,其身份是华夏一所体育大学的学生,让我想想,对了,叫燕北体育大学。”

    “燕北体育大学?燕北大学的分部吗?”

    “不不不,就是燕北体育大学,跟燕北大学没有关系。不过我在网络上查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