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章 收个跑腿的 (第7/8页)
村,自行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有销路。 随着生产的发展,四九城市场上供应的自行车数量逐年增长,1955年达到3.4万多辆。 蔡全无曾经在后世一份报纸上看过,在1956年四九城进行工资改革后,市民对自行车的需求量猛增。 但是自行车供应数量,没能因为购买力而提高,主要是生产原料不足,四九城才一度出现了自行车脱销的情况。 为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那时候的市交电公司交通器材商店,紧急从外地组织批发自行车货源,每到一批,交通器材商店就交给百货公司、食品杂货公司、公私合营自行车商店、郊区六大商场等四九城89个单位零售。 在各单位零售单位卖车的时候,一般会提前挂牌写明,当天限额卖多少辆车,如果排队人数已满额,后到的人就不用排队等了。(1957年1月9日《四九城日报》3版,《自行车为什么脱销?》) 到了1957年10月,四九城出现了市民深夜排队购买自行车的景象,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套购倒卖牟利。 为此,四九城推出凭证登记供应的办法。 经营自行车的商店每个季度办理一次登记手续,登记日期提前三天贴布告公布,出售数量以当季度能够得到的自行车数量为限,额满为止。 购买自行车的个人需要携带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到商店登记,每人限登记自行车一辆。商店到货后,依次通知登记人交款取货。(1957年10月5日《四九城日报》2版,《自行车、缝纫机登记后供应》) 自此以后,自行车才成了四九城家庭重要的“大件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