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去东方获得新生 (第8/11页)
不开你们,虽然现在不是一个国家了,但是,你们各个军工企业之间,如果还能建立起来紧密的合作关系,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德米特里点头,秦涛说的这个,其实正是他们想要做的。也是二毛所有的军工企业想要做的。 根据他们的统计,有五百家大毛的军工企业,依赖二毛生产的零部件,而二毛也有大量的零部件依赖大毛提供,他们如果能合作的话,一定能实现双赢的目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俄乌联动。 “同时,如果要适应市场竞争,那么,就需要在油耗,舒适性等方面有所提升,这种安-124级别的运输机,并不适合投入民用市场。”秦涛继续给他们出谋划策,这样也能拉近双方之间的友谊。 “是的,我们接下来,计划研发的安-38,安-140,还有安-148,都是轻型的,我们将会以多用途和省油为主。”德米特里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当然了,贵方也可以和东方合作。”秦涛说道:“我们东方也很欢迎你们。如果能去我们东方开设工厂,那就更好了。” 去东方开设工厂?当听到秦涛这样说的时候,在场的一个人兴奋起来:“秦总,您欢迎我们去东方开设工厂?” “那是当然,不管是安东诺夫,还是进步设计局,大家也都知道,东方目前的航空发动机还是薄弱的,如果你们能够去东方开设工厂,那一定会打开市场的。”秦涛看向了那个提问的人,刚刚在晚宴上,已经认识的人,进步设计局的负责人菲德尔-米哈伊洛维奇-穆拉夫先科。 卫国战争前期,苏联在扎波罗什市建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