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火星那些年_1320气候灾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20气候灾害 (第5/6页)

便是被均变论假设误导了,因为先有的是峡谷!

    洪水几天之内就在坚硬的玄武岩中冲蚀出高275米岩壁垂直的大古力峡谷上游。

    研究地貌形状的地貌学家知道,过一段时间,崖壁垂直的峡谷很快就会形成v形的剖面,因为随着谷壁的侵蚀,坡度会降低。坡度陡的地方侵蚀速度最快,在一个新平面上切割的山谷往往是相对较深和陡峭的……然而,可以有把握地预测,随着时间一长,这些山谷将会加宽,最终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截面

    洪水径流很容易解释山谷和峡谷的形成。大洪水消退阶段的早期,洪水从大陆上流走,宽阔的成片的水流强有力地侵蚀着陆地表面。15大片的沉积岩被削平,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平面,16被称为夷平面。那时,大陆上侵蚀下来的碎屑沿着大陆边缘形成了连续的宽阔的沉积层。

    随着洪水继续从大陆流出,越来越多的山脉和高原露出水面,迫使洪水绕过障碍物聚成一股股水流。这些汇聚的水流迅速冲蚀出宽阔的山谷和峡谷。水流逐渐缩小,最终,洪水完全排入今天的海洋。今天的河流和小溪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顺着这些洪水遗留的河道流淌,行成了今天的峡谷地貌。

    对地质学家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楚塑造当下今天的地质特征的地质活动的先后顺序。

    首先是成片的水流冲蚀出宽阔的平面,接着聚成一股一股的水流在片流削平的地貌上又刻蚀出较窄的地貌特征。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由这种两部分侵蚀过程形成的证据。

    我们在峡谷主城区域各地看到的那些令人惊叹的山谷和峡谷是一批无声而有力的纪念碑,展示着上古大洪水第二阶段——洪水从大陆流入海洋盆地时的塑造力。

    然而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