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06节 (第3/13页)
拉住陆冲,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内情。 此时卫尉杨宁佯装闻乱赶来,崔谅之乱时他与陆冲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于是也一同探问道:“如今永宁殿内外俱乱,还请中郎将告知一二。” 陆冲皱眉一叹道:“哎,恰是为太子乳母李氏请封之事,里面僵上了,太傅闹着要辞官。”说完又对那几名营兵道,“快着些,别再闹出什么大乱子。虞令史也来吧。” 虞槐序赶忙跟随陆冲入内,杨宁却转向正欲离开的王谦。王谦身为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副手,如今尚书令不在长安,更是如同司徒之副手。而陈留王氏虽与陆家交好,但是在姻亲方面,其实更偏向于吴家。杨宁对于吴淼也是极信重,于是又向王谦垂询道:“今日封邑之事依仆射看,是否会令今上为难啊?” 王谦闻言也是叹气:“行台不能归都,各家怨望,想来卫尉已经明晓。若有良选,那便罢了,若让行台各家反客为主,请入京畿主事,仅仅于陛下境况而言,也非大善啊。只是殿中人怨鼎沸,年轻子弟也都不乏热血,但愿不要闹出什么大事才好。” 杨宁一边点头,一边若有所思,行台人事配置多半是亲近陆家者,可能派来的人选也都显而易见。若是孔昱,朝堂的平衡就会像西北以至于陆家全盘倒去。若是王济则更可怕,东西两王对长安进行夹击,日后再借由伐蜀取功,那么前朝“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恐要在次上演。 王谦说完,便拜别离开,只留下杨宁在此处思索。此时,一直跟随在杨宁身后的李闰看出了对方的犹豫,旋即道:“卫尉既思虑为国,也当知皇帝陛下封李氏之深意。此次天赐良机,若一击不成,日后陛下话权将会更加衰弱。如今禁中已成沸汤,我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