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26节 (第5/12页)
尽管有了两年的治理,但当地豪族林立,私兵众多,也并非一日就可以分化瓦解。 而苏瀛在扬州连个单车刺史都算不上,家世地缘又不可能与当地豪族打成一片,这一州的课税能收上来已经不错了。就这样,每年中央还要对这些豪族做出各种政治上的让步。要知道前朝时,光三吴之地的钱粮足以支撑与南匈奴作战数十年的消耗。 陆昭听完,心里也打了个算盘。俗谚道,三吴之资可平世,西蜀之用养千年。昔年父亲在位时,北据强魏,南托世家,总石头津仓、台城内仓、南塘、常平四仓,便年有八十余万。而南面世家虽有占山固泽,吸纳民众之弊,但年年稻米丝绢通过州郡台传,也有数百万之用。 如今在吴地执掌铨政的虽然已经不是虞衡,但他是当年反叛的第一人,所以魏国开出的价码极高,基本将地方人事权交予他。毕竟这个投降好招牌还是要立住,因此即便虞衡身死,朝廷依然任他的弟弟虞钦为大铨选。 本着背叛吴国不背叛世族,不管是虞钦的脑子还是那群地头蛇的素质,都不至于闹僵。地方上保证了吴人自治,做事有商有量,而军权又在魏国人自己的手里。这样的配置还不至于连粮米都收不足。 作为当年的吴地枭首,只怕陆家此时已经成为皇帝迁怒的首要对象。听完苏瀛说的话,元澈的余光扫了一眼身边的陆昭,平和道:“自古吴地难安,慕洲你素有仁德之名,还要以怀柔之策时时安抚。” 苏瀛顺着元澈目光看去,想了想,和拳道:“如今时局,自当举国勠力,同心同德,末将谨遵殿下教诲。” 此时刘炳一躬,伸手引着,对元澈道:“殿下快些请吧,保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