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6节 (第9/9页)

”之说——当然,东厂黄公公肯定也会把同样的消息带给老道,但如何解读情报,就是上书之人的能耐了。

    譬如,在写完倭人种种妄语之后,穆祺没有如寻常臣子一般痛斥彼等国的不臣之心,而是宕开一笔,写下了倭国“建文后人”的传言。

    先有“建文后人”,再有“中日并尊”,您不觉得这实在太巧了么陛下?

    当然,这只是捕风捉影,预先埋一颗暗子,以观后效而已。但以穆祺的身份,却格外适合埋这颗暗子——他祖上是跟着太宗皇帝奉天靖难、一路南下的;正因这样的家学渊源,所以没有人比穆国公世子更懂建文余孽!

    至于倭国为什么会有建文余孽,那其实也不难解释。当年太宗皇帝命人六下南洋,不就是在想在海外寻找自己侄儿的踪迹么?建文蹈于海外,本来就是国朝的共识。

    而众所周知,高祖皇帝计划缜密,早就给后代子孙预备了诸多脱逃的门路。即使真要从海上逃遁,安身也不会只局限于区区南洋一地,四处奔波,随时隐蔽,才是上策。太宗皇帝之所以徒劳无功,正是没有看破自己亲爹的招数!

    穆祺筹谋已久,此刻灵感迸发,洋洋洒洒,顷刻间便写下数百上千字,一吐心中畅想。要论文辞优美,引经据典,他当然远不能与翰林学士相比;但论史料充足,想象丰富,天下又有谁是他的敌手?他以一列举了倭国高丽安南缅甸诸多的史料,逐一分析比对,仔细揣摩,大开脑洞,最后严谨的得出了自己的推想:

    从种种证据判断,建文帝及其余孽必然预备了一个远逃海外、四散流布的方案;企图借着海外的势力反攻大陆,再行复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