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9节 (第10/13页)
——如此一来,东瀛方面所有的一手资料全部断绝,唯有荒诞不羁的怪诞传闻留存于世,史料价值无足道哉;这场战争的全部描述,基本只能仰仗于中方的史料。而中方的史料嘛…… 据儒望搞到的事后上书请功的奏折、最权威的总结报告看,公文中提到了十二次“戚元靖”、八次“俞志辅”,五次“海刚峰”以及江浙沿岸官员,而穆国公世子的尊姓大名,只有区区三次。 书写历史的人也就书写了未来。而这个书写方式嘛…… 当然,这也谈不上是什么先进的保密措施,也阻止不了朝廷中枢像个大喷头一样的持续播撒消息。但如果仔细考察实质,那大喷头喷了这么久,其实也没喷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如果是这个效果的话…… 儒望犹豫了。 “敢问世子。”他试探道:“如果发行债券后募集到了资金,世子打算如何使用呢?这一笔钱关系不小,银行总得向客户解释清楚。” “放心放心,我们怎么能让朋友难做?”穆祺笑道:“这笔资金不会用在军备上,否则也太过咄咄逼人了。我的意思,还是希望用这笔资金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能够以大安朝廷邀请泰西的学者们到中原来走一走、看一看,彼此交换技术,共同提高。” 这一话里的新概念新词汇实在太多,儒望居然一时都愣住了。以如今泰西的惯例,显赫的贵族的确会豢养一二出名的博物学者,作为抬高家族身份及审美品味的招牌;但归根结底,无论“数学”也好、“物理”也罢,此时都只是顶层的贵人们以残渣碎屑包养的玩物而已,说实话上不怎么得台面。一个贵族痴迷这种小道不足为奇,但痴迷到要调用国家资源和大笔资金来邀请那些“学者”,说实话还是有些过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