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7节 (第9/10页)
不自在。 在这样闲适散淡的时候, 最适合造一点若有似无的谣言了。私下侍奉左右的翰林学士柳孟景眼见皇帝心情实在不错, 在奉承之余提及近日的政事,言谈中开始有意无意的指斥闫东楼与穆国公世子的僭越无礼, 居然敢勾结司礼监太监欺上瞒下, 擅自廷杖言官——据说下的手还相当之狠,被杖责的周给事中现在爬都爬不起来了。 清贵显要的翰林学士, 本不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给事中。但项庄舞剑,意在夺权,如果能借着周至成案给对手泼一盆脏水, 搞不好就能顺理成章的染指朝贡事务,大大扩张翰林院的权限。官场权斗永无休止,奥妙就在这里。 以高祖皇帝的旧制, 京中官员的一切刑赏都要皇帝亲自过目, 以示威福cao之于上,绝不容权柄下移。但后世子孙到底没有祖宗那肝上长了个脑子的精力,许多小事也只好放手;司礼监常常自行决断, 事后禀报即可。闫东楼为了以快打快, 防止清流反扑,便借用了这个旧例。可无论如何, 潜规则终究上不得台面,真要硬扣帽子, 一个“跋扈”是决计免不了的。 到了这样的紧要关头,就看出简在帝心的好处了。要是事情中牵扯的是寻常小官,大概皇帝无心搭理,随口说一声知道了就算完;便可由得柳学士拿着鸡毛当令箭,下朝后大张旗鼓、拼命整人。但现在挂上了穆国公世子这个扬名内外的人物,真君便不能不仔细多问两句,展示自己对功勋之后的无限包容。 不过,大概是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想看一看大臣们撕逼解闷,飞玄真君特意把场面弄得大了点,除了召当事人御前回话以外,还特意把内阁阁僚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