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蜕变 (第2/4页)
重的点了点头,惋惜的说:“他们都是好同志,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同时,我要向你们道歉,我没想到敌人会出现在后方……” 首长说的很有诚意,他的确有心保护这支由师范大学学生组成的队伍,因为他很清楚这支队伍将来会在部队里发挥怎样的作用。 “不,首长!”谢保林挺身回答:“您不需要道歉。四百多名鬼子而且还是精锐部队朝我们发起进攻,我们都以为自己要死在战场上了,但最终却是鬼子丢下一百多具尸体被我们击退,我们一个换了两个,值了!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所以我们感到庆幸、自豪和感激!” 王学新能理解谢保林这话的意思。 对于绝大多数伪军而言,鬼子的战斗力是一个无法挑战的天花板,是一种极为恐怖的存在,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 这并不奇怪,因为顽军与鬼子作战时往往是以崩溃告终,甚至几个鬼子占领一座城巿的战例屡见不鲜。 再加上伪军又普遍宣传和支持这种观点…… 这一方面是伪军军中本身就大多是软骨头的投降派,他们只有极度夸大鬼子的战斗力才能给自己贪生怕死的投降行为找到理由。 另一方面,则是汪伪政权要为自己的“曲线救国”理论找基础: 只有把鬼子塑造成无法战胜的对手,才能得出华夏无法取胜的结论。 既然无法取胜,那么抵抗就毫无意义,甚至只会死更多人消耗更多财力、物力和资源。 这么一推,他投降的行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