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不败之地 (第3/4页)
5MM的装甲……” “不用担心,营长同志!”安德罗维奇打了个酒嗝,回答:“45毫米只是车身装甲厚度,500米距离,车身那点面积只能看到一小块,几乎无法命中。更何况,32度的倾斜角……就相当于70毫米厚度,你认为它们真的能击穿?” 虽然75的穿深大于70。 但用于测试的钢不同,毛熊重工业十分发达,他们生产出的钢材质量要比鬼子好得多。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毛熊坦克的装甲防护力会往上提一些,而鬼子穿甲弹的穿深则会往下压一些。 这一来一去,此消彼长之下,5毫米的差距就没了。 甚至鬼子穿甲弹的穿深会比数据要小得多……鬼子二战时习惯于使用穿甲爆破弹,也就是前端是实心弹用于击穿敌坦克装甲,后端装有炸药希望进入敌坦克内部爆炸。 这种穿甲弹其实不是很必要。 这一是因为它的生产更麻烦、更耗时成本当然更高。 二是穿甲弹如果能成功击穿坦克,其产生碎屑就能杀伤坦克内乘员,后部添加炸药其实是多此一举。 其缺点就是如果前端无法击穿装甲而变形,原本实心的后端可以继续浸彻击穿装甲……变成火药药室之后就不再具有威力而会像鸡蛋一样碎开。 鬼子在这方面过份追求穿甲弹的威力所以坚持使用穿甲爆破弹,这使其穿深更多的是纸面上的数据,实战中很难达到同等的效果。 听到这王学新放心了些。 T34炮塔正面是52毫米装甲,鬼子穿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