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 工业化 (第4/4页)
看到这几个字,王学新就知道事情八九不离十了。 王学新不由暗松了一口气,如果华夏远征军没有走野人山,就不会再出现史上的惨剧吧! 另外,远征军往阿三那一撤,在阿三那的兵力规模就已经不小,对鬼子就能形成相当大的压力,也有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就再次形成战斗力发起反攻。 所以,王学新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这对整个华夏战局的影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事告一段落后,王学新就再次将目光转向运城。 运城纳入八路军的版图对八路军而言是个质的飞跃。 原因不仅是运城的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是以前八路军只能在吕梁山区与鬼子作战……以八路军之前的实力,很难在平原地区与鬼子正面抗衡,即便是主动出击在平原地区打了胜仗也无法长期防守,因为平原地区无险可守,后勤补给线也很容易被鬼子切断。 因此,就算之前打了百团大战甚至王学新还打下榆村等等,但基本就是打下之后缴获了物资破坏了鬼子的设施就要撤退。 这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八路军根据地绝大多数地区都在交通不变的山区。 这些山区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提升经济实力。 有了运城就不一样了。 运城往西一直到黄河全是平原,就像一把刀似的将吕梁山和中条山切断。 王学新认为,这片平原就是八路军工业化的基础。远征士兵的亮剑之军工系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