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8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第2/3页)

且有官身,既不用服役,又不用交租纳税,尚且难逃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又有多少辛酸呢?想想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无立身之所;戍守边关的战士,缺衣少穿,冻死饿死的,岂止是我一个人的儿子?】

    未央宫。

    刘彻微微呼出一口气,语带叹息:“朕知道杜甫为什么被称作诗圣了。”

    他明明已经遭受丧子之痛,却能推己及人,从自己一身的遭遇联想到天下万姓的遭遇,这是孔、孟一样的悲悯。

    司马相如亦是默然,他觉得自己实在是不自量力,杜甫被称为诗圣,不只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亦是因为这份同比圣人的心性,他眼中看到万姓的悲苦,也敢在诗中辛辣的讽刺。他想起水镜中讲到他的赋时,提到的“劝百讽一”的评价,这样的作品,又怎么能被人称为圣?

    太极宫。

    李世民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说不清自己是在哭杜甫的经历,还是在哭百姓的惨状,这都是他大唐的子民啊!

    “李隆基,枉为人君!”

    夔州。

    年迈的杜甫听水镜提起王师,忍不住佝偻着身子,眼中落下浑浊的泪水。幼子的夭折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而家中的惨状与路上所见之景重合,更加使他场内煎熬。可是,当时的自己怎么会想到,那路有冻死骨的景况,竟然只是寻常的序曲呢?

    【大家会发现,杜甫的诗已经有了微妙地转变,少年意气潜藏了,注入了深沉的悲哀,以诗写史的创举开始了,文学史再次辉煌。

    《五百字》中的惨状已然触目惊心,而彼时的杜甫没有想到,他往后的诗里,会记录更多悲哀。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承平百年,内地不闻兵戈之声,一时竟无力抵抗,河北、洛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