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第2/3页)
子野心,听其意,他们的国力也胜于我邦,若异邦强居我朝,那我们的百姓.” 卫青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的焦急愤怒已是清晰可见。 秦朝。 嬴政岂会想不到其中关键,寒声低斥道:“当真可恶。” 清朝。 曹雪芹迷茫地看着水镜中的文字,顺治年间,朝廷曾下“迁海令”,规定商船渔舟片帆不得出海。康熙二十三年,此令则一度中止。然三十多年后,禁令重开,四大海关只余广州一地开放。坚船利炮强开国门,大清的策令,末了竟是被用这种方法终止的么? 【“碰了一串钉子。”课本下面有注释,指的是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什么?!!” 众人惊怒了。 秦朝。 嬴政一个个地数着水镜上的那排小字:“英、法、俄、日七个国家,足足七个国家入侵华夏!” 始皇的怒气几乎凝结成实质。一个日本便已让他惊恼,更何况一下子多出了六个? 汉朝。 刘彻当即大怒:“好啊,外邦联合入侵,当真欺我华夏无人!” 下首的卫青满含悲愤:“外邦肆虐,竟至于让本国签下丧权辱国之条约,那清朝的将在哪里?兵在哪里?泱泱华夏就这样沦为外邦异国鱼rou的对象吗?!” 唐朝。 李世民面沉如水:“华夏千里沃土,富饶之邦,国力强盛之时,外邦兀自艳羡,低手称臣,竞相来学;一旦国力衰退,便似匹夫怀璧,家挟重宝而无力守焉,则致人为刀俎,我为鱼rou” 他将剩余的话收了回去,心中既有对外邦的愤怒,又有对后朝的叹息。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抵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