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2章 (第1/3页)
“噗——咳咳……” 苏轼率先绷不住笑出声,随即又意识到这可是本朝太宗啊,哪里是他能嘲笑的?只好生生忍住,尴尬地咳嗽起来。 一旁的苏洵苏辙同样面露尴尬,默契地别开了脸。 谁懂啊,他们官家丢人丢到千年之后了。 北宋诸人都是一副便秘的表情,想笑又不能笑,还觉得有些丢脸。而其他朝代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乐子人刘彻干脆哈哈大笑起来: “好啊!但无能,这个评语下得精辟!那什么宋史,净捏着鼻子吹,朕看改成慷慨有驴车漂移之志还差不多!” 搞笑,赵光义都深谋远虑英明果断了,那他不得是天降圣主追比尧舜? 咸阳。 嬴政不屑地冷哼:“确实无能。” 唐朝。 李世民道:“这伟人倒颇有识人之明,就是用语直露,非史家笔法,倒是纯论家眼光。” 房玄龄一捋胡须,笑呵呵道:“怕是论家也未有如此犀利啊。” 魏征嘴唇动了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他既读宋诗,未必不读唐史汉书,以千年之镜鉴而知来者,此人可谓明达。” 李世民默,能不明达吗?人家都是伟人了。他心里酸了酸,随即想到:“他该不会也批注过朕的事纪吧?!” 众人一愣,随即低头看脚尖,他们突然意识到,史书上记载的不止是皇帝,他们这些人同样有被评点的可能性。想了想那人评点的宋太宗的辛辣词风,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更加谨言慎行,可不能像宋太宗一样沦为后世人的笑柄。 北宋。 李府。 李清照在心里狠狠地给这句评语点了个赞,按礼法她不应该臧否太宗,但高梁河之事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