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第1/3页)
楚棠播放了一个小视频,垂杨寒水,依稀可见是扬州风物,背景里是凄清的曲,随后便有一句句词出现在屏幕上——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不似苏轼的飘逸旷达,不似辛弃疾的雄豪沉郁,也不似李清照的凄婉悲怆,而是写得清雅空灵,冷僻峭拔,别有一番风sao。可众人却无心欣赏这词的高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真似‘彼黍离离’之境。”杜甫一声叹息,不忍再看。 李白同样叹息:“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何况是人。兵燹之祸,惨烈如斯……” 另一边,杜牧早从词意里猜了个七七八八。那词里的杜郎,想必就是在说他。杜牧爱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秀美的扬州令他难忘,可仅仅就是几百年后,扬州竟已被写作“空城。” 他眼眶微红,姜夔说得没错,哪怕他再风流俊赏、才华横溢,看到那时的扬州城,必然也赋不出豆蔻词来。 长叹一声,他垂眸掩下伤怀。 宋朝。 沉默而又悲伤的气息在王朝蔓延,李清照忍不住哭了出来,那是大宋的扬州城,是她还没有到过却心向往之的扬州城。 另一边。 姜夔以手掩面,他也想青史留名,也想后人诵他词章。可这一愿望当真实现,他却无法笑得开怀。 “若可以,某宁愿不曾有过这首《扬州慢》。” 谁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呢?他只想要金瓯不缺。 【姜夔是南宋词人,这首词描写的就是被金兵洗劫的扬州。可即使是这样残破的城池,也有不屈的百姓。抗金的烽火何曾熄过?这火一直烧到了辛弃疾的心里,烈火燎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