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_北宋大法官 第114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141节 (第3/6页)

张口,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对了!陛下最近不是在筹备官制改革吗?”

    赵顼点点头,又问道:“这与此事有何关系?”

    张斐道:“我之前曾与范检察长交流过青州事业署的情况,据他所言,青州事业署发展不错,其中很多有才华的官员,改进制盐术,以至于滨州海盐的产量得到提升,同时他们还改善了冶炼术,而这部分官员,多半都是学士出身。

    但可惜只有青州目前是在这么做,这还是当地债务重组导致的。”

    赵顼点点头,“学士乃职名,不同于官名,这些学士都是进士出身,本身都有才干,只不过我朝取士,远胜于唐朝,但职位有限,只能安排他们在诸阁充当学士。”

    张斐道:“既然如此,何不将以他们的兴趣为主,将他们统统划分到事业学院去,让他们去研究这些技术,不管是产粮,还是产盐,还是冶炼。”

    赵顼道:“但朕有时候也得与他们议事。”

    这些人全都是备选官员。

    张斐道:“他们只是在学院担任学士,陛下还是随时召他们议事,若想要财政进一步增长,并且无限增长,他们是至关重要。”

    青州事业署的成功,让张斐认为,想要提高技术,还得依靠他们文人,光凭工匠还是不行的。

    苏轼在京东东路治水,就非常成功,他还只是友情相助。

    赵顼惊喜道:“还能无限增长?”

    张斐笑道:“我朝水稻产量是唐朝的两三倍,为什么就不能是三四倍?”

    赵顼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说着,他又道:“对了,朕最近确实要召开一场会议,继续官制改革,到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