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014节 (第4/7页)
才恍然大悟,忽然心念一动,笑道:“陛下,讲道理,谁也讲不过他们,他们读了多少书,咱们读了多少书,文章经典,他们是信手拈来,要想占得上风,还得另辟蹊径啊。” 赵顼好奇道:“如何另辟蹊径?” “两个字,专业!”张斐回答道。 “专业?”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如那司马学士,行事作风,已经算是非常严谨,但他对于财政的建议,一般也就是说个大约数,什么百万贯,十万贯,但如果陛下能够精确到每一文钱,司马学士就是再能说,也辩不过陛下。 比如说,修建河道,司马学士只是看到大兴劳役,损害民力,但如果陛下能够准确地告诉他,这一条河道能够令多少百姓受益,精确计算到灌溉到多少亩地,照顾到多少户百姓,司马学士也只能词穷。” 赵顼想了想,“朕还是有些不大明白。” 张斐又道:“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仁政,主要是在于思想,那都是空的,这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如果不做,就无法否定这些大道理,那他们就永远有道理。 所以,只要陛下将仁政具体化,给它变成实的,那他们就毫无招架之力,届时陛下就能压制住他们的大道理。” “用‘做’去反驳‘说’?”赵顼若有所思道。 张斐道:“正是如此。” 赵顼又问道:“如何将这仁政具体化?” “专业人才。” 张斐道:“陛下应该启用更多专业性人才,如此就能够很好的制衡那些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