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153节 (第2/5页)
况且五年才选一次,科举才三年,可见这分量之重。 如此种种加成,此奖一出,立刻成为文人的最高荣誉殿堂。 皇帝? 就算不是皇帝亲自下旨,也不打紧,皇帝懂个鸡儿,他就是一个颁奖的吉祥物。 对此,文人都表示非常满意。 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就是国子监的崛起,导致科举正在渐渐弱化,而且科举只是涉及到年轻学子,不是所有文人。 文人始终没有一个华山论剑,可以争天下第一的舞台。 虽说文无第一,但是文人们又特别爱争高下,尤其是宋朝的文人们非常好这一口,因为政治环境比较宽容,王安石、苏轼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天天写文章,评论时事,批评宰相。 此奖来得真是恰到好处。 再没有人抱怨什么激励法。 文人们都在蠢蠢欲动,将此奖设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而此奖刚刚成立不久,便宣布了第一批获奖者,这个其实是赵顼钦定的,也就是王安石和司马光这对双子星。 诸阁学士对此也没有怎么去反驳,到底过去十年,朝廷就是他们的二人转,当下的政治格局,也是他们二人奠定的。 这都是无可争议的。 但获奖的可是作品,而不是人,是针对他们当初发表在名士报上的两篇文章。 一篇就是王安石针对他新政理念发表的文章,主要理念就是,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不管王安石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与当即国家发展的趋势,几乎是一样的。 另一篇则是关于司马光针对公检法发表的文章。 公检法的成功,就更加是没有争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