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947节 (第3/6页)
说,为求诏安去谋反,这是不可能的,但这绝对是具有可cao作性的。 那如果说谋反的尽头是诏安,如果落草为寇成为毛遂自荐,那你怎么去判定,他们到底是否要谋反,还是要争取诏安。 到底人心隔肚皮。 这就有些意思了。 而在众人的反应,也令李磊深感得意,他拿出一沓厚厚的证据来,“大庭长,根据我们所调查,在整个京东东路,至少都有一千多官兵,是草寇出身,其中包括三名指挥使,六名虞侯,二十六名都头,等等。 他们中一些人的遭遇,与吴天极为像似,也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故才落草为寇,但此非他们心中志向,他们仍然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他们中一些人被官府诏安之后,也确实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此外,他们在被诏安之前,也如吴天所言一样,曾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曾三番五次击退官府的围剿,最终被诏安。 二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没有被擒,而吴天被税务司擒拿,他的受诏安策略,显然是失败了,他也是难逃一死,但是他不愿意接受谋反罪,只因这是最我当事人最大的羞辱。 他是渴望成为战场上的英雄,而非是成为自己国家的反贼,这会令他死不瞑目。” 虽说成王败寇,被诏安的前提条件,就是你不能被官府抓住,才有资格被诏安,此时的吴天显然不具备这种资格,他多半也是死罪难逃,但他们为什么仍旧要申诉,就不想背负反贼骂名,因为他内心忠君报国。 这一番话还真是感染了不少人,不禁是摇头叹息啊! 因为普通百姓是更能体会到吴天的痛苦,而不是官府的难处。 王安石、司马光、富弼等人都看在眼里,不面试忧心忡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