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_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6节 (第7/8页)

人给她做六十床褥子。

    “一床褥子我给三十文的工钱,针线我不提供,针脚不能太赖,你帮我盯着。”隋玉说,“零碎的布头我也不要,你看着分给做针线的人。”

    冬子娘点头,说:“行,这事包我身上,你要的急不急?不急的话,十天后我给你送去。”

    “那就十天后给我送来。”隋玉没意见。

    同时,盖房的人停下砌墙的活儿,一帮人转移到最先盖成的客舍里砌泥榻,榻与墙同长,宽七尺,横着能躺四五个人。

    到了七月中旬,木匠让人运来门窗,耗了三天的功夫,西厨、客舍、牲畜圈都安上木门。

    这小半个月攒的钱大半到了木匠手里,结清门窗的钱,剩下的钱用作定金,木匠继续给他打制桌椅板凳。

    泥榻砌成,再缠锅灶,最后将第六进客舍的屋顶封上,这帮劳累了三个月的戍卒各自收拾了工具离开。

    挑泥挑草的筐烂得不像样了,搁在以往,赵西平早给扔了,但现在穷啊,他都给摞起来堆在还没收拾的客舍里面,留着挑粪,或是以后挑泥再用。

    一晃又是十天,刚捂热的一千钱去街上走一遭就空了,陶釜又添六个,铜锁买回二十五把,路上看见有卖芦花的,可惜兜里掏不出一文钱。

    “老秃在催了,最多还能再做半个月的生意,赶在月底我们就要搬走。”隋玉说。

    “缺的东西不多了,只剩铜锁没买够,褥子里没塞芦花。”赵西平长吁一声,说:“我明天出城,带上甘大甘二,跑远点去找芦花。”

    “木匠那边的工钱还没结完是吧?”隋玉问,“还缺多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