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海经的第四点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第8/14页)
先人说,伏羲氏很纯厚,创造了易经八卦。 没了,这就是司马迁对伏羲功绩的全部描述…… 难怪学术界认为,《史记》已经是非常有节cao的信史了,司马迁还是较为客观的。 所以这里我也相信,伏羲这个人肯定是存在的,古王之一,亘古之时的某位始祖。只不过这位始祖,在数以百计的始祖中,并不能排的上号,春秋以前,根本没有名气,他的最大功绩是创造了八卦。 要不是易经到了后来越发火爆,周朝更是达到巅峰,再加上孔子宣传,伏羲氏的人气在诸多人文始祖之中,不一定能排的上前三十…… 最早的伏羲地位别说三皇之首了,第三十皇都不一定有他。 可随着孔子的地位提升,儒家学说彻底成为主流后,伏羲也水涨船高,毕竟《周易》是儒家五经之一,而易经八卦,伏羲是最早的起源者。 比如刘歆,也就是我一直诟病他把山海经活活整理少了一半的家伙。 他将伏羲推到了最高峰:“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这也是第一次,将古往今来流传的‘太昊’,直接联系为伏羲了。 注意,在刘歆之前,太昊就是太昊,又称大皥。而伏羲就是伏羲,两者根本没有毛线关系。 儒家一代代这么定义下来,到我们现在成了真理。 《山海经》中有提到过大皥,但绝没有庖牺、伏羲之类的存在,也没有说谁作‘易’。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我看不出他跟伏羲有什么关系,所有关于大皞是伏羲的言论,都是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