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8节 (第7/7页)
常的不稳定,杀伤自己人的效果好于杀敌效果,士兵都畏惧使用它。 大明还盛产各种“发明达人”,这帮家伙热衷于为创新而创新,特别是给武器起一些牛逼哄哄的名字,然后在书中写上“炮声隆隆,糜烂千里”的描述,咋一听还以为是导弹爆炸了呢。 实际上这些武器的效果都是让人一言难尽,士兵们不愿意用它们,戚继光在曾经说过:“唯有鸟铳此与各色火器不同,战能杀敌。” 之所以大明朝热衷于生产发明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火器,文人也热衷于吹捧这些火器,主要愿意自然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吃军费。 毕竟这玩意儿皇帝爱看,反正用的也不是皇帝,炸不炸膛和那些鼓吹新火器威力的有什么关系呢。 每次出现新火器,军器局、针工局、鞍辔局、盔甲厂、王恭厂、兵仗局、御用监等乱七八糟的兵器制造部门就会争相制造,然后给户部送上一份大大的账单。 除了南北直隶的这些部门之外,各地都司衙门,各军卫下也有自己的铸炮厂、药火坊,一旦出现新的武器,各地就会纷纷跟进制造,充分发挥我大明朝的“技术优势”,最多的时候军中各类火器高达百种,就算是最熟悉火器的工部兵部官员,都喊不出所有火器的名字的。 什么?你说为什么不打造冷兵器和铠甲? 这就是外行话了,制造了多少铠甲武器,这些都是要登记在册的,朝廷也有各种清查库存的规定,朝廷也会定期派出御史或者工部兵部官员清查武器库存,看是否能够对得上每年报上来的底册。 而且铠甲武器这东西,报废周期长,报废后的去向也要登记说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