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70节 (第2/6页)
边说道:“方公子说了,第三场策论好好写。” 苏泽刚刚返回住所,林清材也冲进来说道:“苏兄,这次府试最后一场好好写!” 苏泽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 林清材说道:“府衙传出来的风声,这次府试策论也参与定等次,必须经义和策论双优的,才能被点中案首,策论不通的也会被黜落!” 苏泽这才想起彭安的传话,他问道:“这是为何?” 林清材摇头说道:“往年也有过,看来是方知府侧重策论的缘故吧?这府试本就是知府大人做主,既然有这风声,汝霖兄就好好作答就是了。” 苏泽点点头,他倒是不怕策论,不过很多读书人听到这个消息就骂娘了。 可是骂娘也没有办法,县试三场,本身就是选拔考试,也没有乡试、会试那样严格的制度,甚至各地的考试日期都是府衙县衙自己定的。 真正的将县试纳入到整个科举考试过程,并且严肃化考试过程和录取条件的,实际上是清代。 所以明代的科举辅导书中,很少有县试的内容。 比如曾经有过一位重视律令的县令,就更看重判的答题,将第二场考试和第一场考试并重,考生也没有办法。 反正阅卷的是方知府,他要侧重什么自然只能听他的。 经策并重,不知道多少考生要愁的睡不着觉了。 果然陈朝源回来之后也得到了同样的消息,方知府要以策定次的消息在考生中飞快的传播开。 结果是于家书铺和苏泽书铺中的名家文集被一抢而空。 要知道这些文集是很难卖的,有些名家的文章很多,文集中的文章也不是篇篇都是精品。 而且名家文集的价格很高,成套的书价格都是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