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日常_分卷阅读2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16 (第4/4页)

而言,竹子的繁殖以埋鞭、埋秆、埋节等传统的无性繁殖为主,但陆凌西手头进化的竹子只有一株,想要通过传统方式成林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正好他身边有郑新河这个专家在,陆凌西特意把邱田花圃那边的实验室空出来进行了竹子组织培养育苗。依着郑新河的说法,通过组培育苗,一个芽一年至少可繁一万株苗。这种繁殖方式速度快,增殖系数高,并且质量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与亲本优良植株完全一致的大量植株用于建造人工竹林。

    郑新河在进行了组培育苗后,又问陆凌西打算把竹林建在什么地方。他的意思是南竹的产地多在蜀川一带,陆凌西发现的虽然是变异的南竹,但总归生长环境不会相差太大,最好他们把竹林也建在蜀川,但陆凌西不太愿意离开凤城,想把竹林直接建在凤城的郊区。他这么一说郑新河直接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南竹对土壤要求比一般的树种高,既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凤城这里怎么会适合培植竹林?”

    “花圃里面移植的几株竹子现在长的很好,凤城的土壤未必不适合南竹的生长。”陆凌西认真道。他知道郑新河是竹子专家,但他对净化后的土壤十分有信心。再说如果真把竹林建在蜀川那边,离得凤城太远很多事都不方便。

    因着陆凌西的坚持,郑新河不得不跟着他跑了几趟凤城郊区,亲自测量了附近的土壤成分,以确定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测量结果让郑新河十分惊讶,不仅是因为这些土壤适合南竹的生长,更是因为这些土壤少见的没有任何的污染,不像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