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临时抽检 (第2/6页)
说不上哪里怪。 “陛下,当年太宗文皇帝在永乐六年离开京师来到北衙,一些大事都是奏北衙奉行。” “而当时在京师监国的仁宗昭皇帝,臣子们国事都是具启监国位的昭皇帝。”成敬赶忙解释道。 跟皇帝说,就用奏,跟监国说就用启。 朱祁钰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细节。 不过从各部的奏疏来看,之前朱祁钰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还是不那么认可的。 他们现在真的把朱祁钰当做是皇帝了,字眼都变得不一样了,由启变成奏了。 “原来如此。”朱祁钰点了点头,朱棣日常巡视京营,可谓是皇帝的教科书了,皇帝不抓着刀子,难道让别人抓着刀子攮自己? 他开始认真处理六部奏疏。 六部各部有部议,部议结束后,奏于文渊阁做批注之后,送到司礼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到了纸上,送到了朱祁钰的郕王府书房来。 最后由朱祁钰去批红,决定如何去做,大明千万事,其实需要朱祁钰亲自处理的并不是很多,文渊阁和司礼监的出现,就是为了给皇帝分忧解难。 朱祁钰手中的奏疏并不多,但都是需要皇帝亲自拿主意的大事。 如果将皇帝的政务分为庶政和武备两种,那么庶政大部分都是文渊阁在处理。 但是,比如在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钦天监上官、六科给事中等等在京衙门官员调度,需要皇帝亲自批复。 而法司问拟罪人合决死罪者,死刑犯的生死,也需要朱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