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99 飞蛾扑火 (第4/5页)
但经过讨论与调整,蓝礼和欧格斯达成共识,如果大卫停留在即将下手的时刻,如此模棱两可的状态可以开放无数可能,可是,对于改编之后的故事来说却是严重伤害: 一方面,无法展现出大卫的飞蛾扑火,虽然原本停留在迟疑瞬间,也依旧能够展现出人类在紧要关头依旧是自私自利的本质,但如此层面就显得太过浅显,不如大卫真的完成自残所带来的社会隐喻残忍——纯真之人终究被毁灭,社会冰冷终究无法阻挡,就连爱情的火焰都彻底消亡,这也脱离了“彼此爱情需要共同点”如此单一层面的深意,赋予了故事更加深刻的社会反思。 另一方面,无法展现极致的绝望,从酒店到森林再到社会,所有希望全部都伴随着大卫的自残而被全部掐灭,最为讽刺的是,大卫以为自己成就了爱情,但事实却是他亲手毁掉了最后希望,而他的天真也在鲜血之中成为一个笑话与讽刺。 最重要的是,无法挑战整部电影里的爱情观——那些假装有爱情的,安然无恙;那些假装没有爱情的,遍体鳞伤;而那些真正拥有爱情的,灭顶之灾,这才是欧格斯最初构建整个“乌托邦”故事的核心奥义,最终以大卫的鲜血淋漓来成就。 修改结局之后,蓝礼的表演自然也就需要做出些许调整:那些细节,不是暗示观众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而是真正展现出他内心的决绝。 那些犹豫、那些迟疑、那些彷徨……虽然短暂,却真实呈现出大卫的心理挣扎,然后,他做出了选择。 但……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就好像一个准备自杀之人,现在正在准备戳瞎双眼之前,大卫的波动不可能如此简单。 大卫暗暗为自己加油,然后视线就再次望向了近视眼女人——他自己都没有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